甘肅經濟日報:從一套磚瓦房的“宏志”干起
來源: 時間:2018-05-31 閱讀:0
本報記者 曹志政 通訊員 于莉 蔣宜斌
1991年,他16歲,正是青春綻放的年紀,理應生活充滿陽光。
可是對他來說生活卻充滿了艱辛,家里實在太窮了。在天水秦安那個偏僻的小山溝里,家徒四壁,沒件像樣的衣服,也總吃不好,初一上了一學期,就輟學了。
16歲,除了上學,還能干嘛呢?村里一個在外打工的人,把他帶到了甘肅一建的建筑工地上。那是他第一次出遠門。從此,他便和建筑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工地上,他看到了和家里的土坯房完全不一樣的房子——磚瓦房。那時,他立下“宏志”——一定要努力給家里蓋一套漂亮的磚瓦房。
2000年,他在老家蓋起了村里第一座磚瓦房。再后來,他在省會蘭州有了自己的房子。
他就是奮斗中的甘肅建投一建集團友建項目管理公司勞務班班長羅斌昌。
工地上年齡最小的人
16歲的羅斌昌初到工地后,被分到了瓦工班。當時,他是工地上年齡最小的。
剛去時他一無所長,只能干體力活。可16歲的他“有時候連灰車都拉不動”,好在工友們對他照顧有加。
干了一段時間體力活,項目經理給他介紹了一位師父,他開始跟著學砌墻。可這一學,有時候連飯都吃不上了。
原來,師父特別嚴厲,墻沒砌好,師父過來一看,二話不說,一頓腳就把剛砌的墻踢翻了。為了趕上進度,他只能顧不上吃飯重新砌。
“當時想不通啊,后來慢慢才懂,這是恨鐵不成鋼,如果沒有那時候嚴厲的師父,就沒有現在的我。”回憶起師父,羅斌昌充滿了感激。多年過去了,羅斌昌依然記著師父的好。如今,師父已是古稀之年,他不時地要去看看他老人家。
功夫不負有心人!由于羅斌昌認真學習,刻苦努力,工作中表現出色,通過幾年的磨練,他逐漸成了崗位能手。2001年,他成為勞務班副班長;2006年,他成為勞務班班長,“羅斌昌勞務班”也正式組建。
強將手下無弱兵
在羅斌昌的帶領下,班組成員各個都“功夫”了得。
馬營祥,榮獲2007年省級砌筑工一類決賽一等獎;羅節昌,榮獲2013年省級砌筑工一類決賽一等獎;羅多雄,榮獲2013年省級砌筑工一類決賽二等獎;楊志強,2017甘肅建筑行業十優工匠,2017年省級砌筑工一類決賽一等獎,金牌工人、先進工作者;成軍正, 2017年省級砌筑工一類決賽三等獎,2017甘肅省技術標兵……說起班組成員的獲獎項目,羅斌昌如數家珍。
羅斌昌勞務班也榮獲一建集團頒發的2017年度集團公司先進班組、2017年度“十佳誠信合作方”等榮譽稱號。
“干活必須干好,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公司,也給班組的同事們樹立榜樣。”他的話樸實而真誠。
在一建集團友建項目管理公司黨支部書記金秋看來,羅斌昌“工作負責認真,能挑大梁、能帶領好大家,是大家公認的‘能人’”。
技能長了,收入也多了。2000年,他回老家蓋起了村里第一院磚瓦房,在當地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從那以后,羅斌昌干啥都成了村里的“標桿”——村里只要有人蓋房子,就得請他到場指導;他在家里裝個土暖氣,鄰居們也紛紛上門“參觀”請教。
在他的帶動下,村里和鄰村越來越多的人走了出來,每家的生活條件也因此得到了很大改善。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
面對工作中的進步,羅斌昌艱苦奮斗的腳步絲毫沒有停歇,“現在的工程工期要求緊,加班成了我們一線工人的‘家常菜’,再加上技術創新越來越多,如果我們不努力、不學習,原地踏步,就會被淘汰。”
現在,羅斌昌一家也定居在了蘭州。遺憾于自己沒上過學,他覺得再窮也不能窮教育,夫妻倆商議后決定,妻子專門在家照看孩子的學習。
最讓他感動的是,不管多晚回家,妻子總會做好飯菜等他,“那時候家里窮,但是她不嫌棄跟了我,一直到現在,又盡心盡力照顧這個家庭,她太辛苦了!”
“我在一建26年了,這26年的奮斗讓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也讓我感受到了幸福的滋味!感謝一建集團提供這個平臺,也感謝這個時代!”羅斌昌說。